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小学音乐课中打击乐器的学习习惯培养
作者:舒燕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8-11-10 15:16:27

小学音乐课中打击乐器的学习习惯培养

                                                     舒 燕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非常重要的。打开小学音乐课本,我们很容易发现,打击乐器的教学内容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新课标也对打击乐器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看出打击乐器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打击乐器以它的易学易奏、品种多样、音色丰富、合作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其中对打击乐器学习习惯培养的欠缺是非常突出的现象。

案例描述:

    二年级音乐课上,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后,下一个环节是小组活动,老师要求他们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表演。顿时,教室里乐器声、歌声、说话声齐鸣,热闹的排练场面开始了。不一会儿,在老师的指挥下,一组围成圆圈有唱有跳有奏,表演的孩子都很卖力,他们把老师发给的乐器全都用上了,碰铃、铃鼓、响板……,其中一个男同学手掌拍打铃鼓的声音最响亮。一组完毕,二组蜂拥而上以同样的方式开始了快乐的表演,与此同时一组同学余兴未了乐器还在手里继续响着……

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出该教师在平常的打击乐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没有很好的重视,因此才出现了打击乐器使用、伴奏、编创、评价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本案例只是不少音乐课堂中使用打击乐器的一个缩影。笔者思考:在小学音乐课打击乐器的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以“听、看”引领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聆听和观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善于观察的眼睛,是提升学生对美的捕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听”是指培养聆听的习惯。打击乐器的音色丰富,在学生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乐器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又能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但要让学生对“听”有兴趣,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碰铃时,我先将乐器藏起来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要求学生听“这种声音像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你曾经听过吗?”这时学生会很仔细的去聆听,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在仔细的聆听后,有的学生告诉我:“像铃铛的声音,很响亮、清脆”。“声音由大变小”。还有的学生说:“好象小动物身上挂的铃铛”“像风铃的声音”。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学生既在游戏中学习,又在游戏中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看”是指培养观察的习惯。通过对乐器直观的观察,找出其特点,结合自己听到的声音,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认识。如在学习三角铁时,我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马上能说出“它是三角形的,一个角还没有连起来。”我又问:“它是什么做的?”学生说:“它是铁做的。”最后我问:“根据刚才你们说的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很容易的说出:“三角铁。”由此可见,在老师有步骤的引导下,在学生的仔细观察下,良好的观察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二、以“探、试”体验

    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的听,仔细的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

  “探”是指培养善于思考、探索的习惯。打击乐器由于品种繁多,每件乐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音色和个性,要让学生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精心组织安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探索打击乐器音高的活动,探索不同材质的活动,探索乐器的独特音色的活动等。在探索乐器的独特音色的活动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比比哪个组能让一种乐器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试”是指培养善于动手、动脑的习惯。有一句话我很欣赏: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到,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才会理解。可见只有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才能让他们理解并掌握。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就直接示范,手把手的教学。这样的方法既死板,又无趣,还严重的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探索、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将乐器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亲自尝试找出演奏方法,并将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总结并互相学习。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既找出了乐器的演奏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玩中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三得。

三、以“奏、辨”规范

    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各种乐器的同时,教师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和规范。因此规范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奏”是指培养正确演奏方法。在“试”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索演奏方法,并将结果与大家交流、讨论,这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演奏方法,只靠学生独立去总结和选择是不够的,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充分发挥出来,要对结果做出果断、准确的判断,然后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我还想出了为编顺口溜的方法,开始由我带头编,后来我鼓励学生自己编,比如,碰铃——123指真听话,托起碰铃小尾巴,一不小心碰了头,赶快抬头问个好。木鱼——小金鱼真调皮,我有办法来治你,左抓尾,右拿棍,再乱蹦,头会痛。很有意思吧!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辨”是指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不仅仅是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还要学会听辨其声音是否和谐。案例中打击乐器的“齐鸣共奏”让课堂非常热闹,却忽略了最原本的目的是——歌曲伴奏。这环节应培养学生能用音乐的耳朵去辨别什么是和谐、优美的声音,让他们知道“伴奏”就是“从旁演奏,配合表演”,不能“喧兵夺主”,打击乐器的演奏是为歌曲演唱服务的,应做到歌声与乐器声的融和,避免出现“重伴轻唱,有伴无唱,”等现象。 “辨”还包括对不同风格、不同表现需要时,做出对打击乐器的正确选择和辨别。如优美抒情的碰铃、三角铁;欢天喜地的锣、鼓、镲;欢快、活泼的木鱼、双响筒;像马蹄声的响板等等。可见,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是使用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演唱、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四、以“编、想”创造

    新课标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观点:在普通中小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绝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可见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进行编创活动,一味的拔高创作,一味地无意义的创编,会让学生失去应有的兴趣,因此创造活动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的音乐基础,使学生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编”是指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在小学阶段打击乐器的编创活动包括: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运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运用打击乐器和或自制乐器参与音乐表演等等。为了开展好这一系列的活动,前提是要让学生掌握“编”的方法。首先,了解打击乐器的特性及其使用要求,按其音高不同、材质不同、音色不同等分类的相关知识。其次,还要了解每件乐器独有的音色和个性等。在前面的“探”环节中,学生以奠定了这方面的知识。最后,还要让学生掌握必须的音乐基础知识,如掌握不同的拍子;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伴奏音型;不同的伴奏形式等。当他们掌握这些相关编创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了。

  “想”是指培养学生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最困扰的是乐器声音乱响,乐器乱放,课堂不安静,甚至有时还有些混乱,这直接导致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乐器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如何让你手中的乐器不说话”,“如何放置乐器最合适”, “如何传递乐器最方便”等等,不要小看他们的创造力,他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让串铃安静的方法就是,用手握住串铃的铃铛,这样串铃就会很安静等;将乐器放置在小凳子的下面或统一放置在小凳子的右边,这样既方便拿又显得特别统一,而且也让课堂很安静;乐器传递时,有乐器的孩子主动将乐器放置在没有乐器的孩子的小凳子旁边,避免互相传递时乐器掉在地上被损坏。通过这种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和成功感,更加增加了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五、以“评价”激励

  “评价”是指培养正确的评价机制。课堂评价包括: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又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首先,老师对学生评价时,语言不能匮乏,许多老师往往只会说“你真棒!”“你唱得(说得、跳得)真好!”“你真行”……除了这些老套的词就再也没有别的评价评言了,时间一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会感到厌烦,起不到一点激励的作用,反而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赞美很虚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做到三点:一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二是意见中肯有针对性;三是语言丰富有激励性。在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时,首要条件是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给老师提出表扬、意见和批评,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认真听取,及时做出反应,让学生感到他们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生生评价时,我们看到最多是学生之间相互指责、批评,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在评价时,既评价不到位又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因此老师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会不用“好”与“不好”作简单评价,教育他们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如“某某同学虽然演唱声音不够洪亮,但她很认真,如果她能大胆的演唱就更好了。”“某小组演唱时表情非常好,如果再加上一些动作就丰富了。”生生评价时教师的语言引导也很重要,如“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你可以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吗?”等等,对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另外,指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评价对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演唱时,可以从音色、表情、感情等方面去评价;伴奏时,可以从演奏姿势、节奏型、声音和谐等方面去评价;表演时,可以从动作与音乐的结合、表情等方面去评价;小组编创时,可以从团结合作精神、创新、合理分配角色等方面去评价。学会正确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能让他们从小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影响深远的。

    以上是我对打击乐器使用时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些心德体会,我深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求每位音乐教师应长期坚持不懈、耐心指导、严格要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编辑: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