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我校音乐课题实验方案
作者:杨瑜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8-11-10 08:45:26

《运用器乐辅助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    题    方    案
                      
四川爱游戏app音乐课题组
                                                       执笔:杨  瑜

一、 课题的提出及基本思想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艺术才华潜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并且还可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难点,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运用器乐辅助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题就是以上述为方向,力达最优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歌唱教学,器乐的介入,课堂由单一的歌唱演变成既唱歌又演奏,即从音乐课的只“动口”变成了“动口”又“动手”,更使嗓音条件不佳,对唱歌发怵的学生“转阴为晴”,乐于参与音乐学习,并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课题的基本目标
  (1)开发智力
  (2)多种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记忆能力及表达听音等综合能力)
  (3)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课题的内容
    1、运用打击乐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打击乐以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广大师生所青睐,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乐实为功不可没,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不但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嘴与手的协调性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等。
    2、竖笛用于课堂便于直观教学
    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行”和“导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时的限制往往使课堂教学达不到最佳效果,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将竖笛等乐器用到学习中,眼、手、口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竖笛的进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识谱唱曲的难度,特别是天生音准有缺陷的学生,竖笛代替了识谱唱曲。通过演奏,一样的可以掌握乐谱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推动学校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组建各类器乐学习小组。
    器乐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大部分在课堂内“吃不饱”的学生,在家校结合的情况下,开展课堂外乐器的学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出一个半天,全校学习乐器,分别开设管乐、民乐和钢琴学习小组。将校外资源与本校师资结合,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很好的深化。从而推动音乐课堂教学,改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三、课题的研究的要求
    1、采用行为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畏之以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
    2、将实验班与常规模式进行对照研究。    
    3、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的内容拟订研究方案。    
    4、课题实验研究的后期,将根据研究的内容 ,设计检测项目,进行后测,获得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与资料。
四、课题预期研究的成果
    1、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合作能力、创造美及鉴赏美的能力。
    2、对课题方案进行实施、改善,形成实践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3、形成一批反映该课题成果的课堂教学光盘,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教学反思等。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实验申报、准备阶段。主要是展开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资料,整理各种测量量表,确定参加研究的班级、实验教师,设计具体研究方案,培训参加实验的有关教师。
    第二阶段: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为全面开展研究阶段,展开实验,跟踪记录实验情况。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并形成阶段性实验教学总结、实验教学论文集、实验教学教案集、课堂教学实录、相关的音像资料、CAI课件。
    第三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为课题完成,成果鉴定阶段。全面实现课题总体目标,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课题成果,拟定实验报告、论文,申请进行课题成果的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
    1、课题组负责人:吴亚丽、杨  瑜
    2、课题组成员:  苟  荣、舒  艳、 尹  洪、谢  忱、
                      柏思新、李春燕、 但  伟

七、课题研究工作管理
    1、课题组的职责
   〈1〉判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2〉审批实验班级课题研究方案
   〈3〉研究实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研究和培训活动
   〈4〉定期对实验班的实验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 
   〈5〉申请上级科研部门,对课题的研究和最终成果进行验收和鉴定
   〈6〉形成和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
    2、实验教师的职责
    按实验方案,具体组织和实施研究工作。


                                        四川成都成外附小课题组
                                                  2006年10月

编辑:杨瑜
下一篇:第一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