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热点透视】新课程下学校为何要有课程规划意识
作者:赵小雅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om.cn/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6-12-07 10:23:43
传统的课程体系下,学校课程由专家开发,学校执行。新课改则赋予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权利和义务——

 

新课程下学校为何要有课程规划意识

 

  制订学校课程计划是中小学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排好课程表并落实好是传统课程体系下学校的重要工作。而学校课程规划对许多中小学校来说则是相对陌生的概念。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键入“学校课程规划”这一关键词,搜索出的相关有效信息寥寥无几,其中大部分信息还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虽然有一些大学的研究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已经开始了学校课程规划制订与实施,应该说,学校课程规划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中小学总体上还处于酝酿阶段。

  为什么中小学校要进行学校课程规划呢?

  新课程赋予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权利和义务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单一和封闭的,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全由国家规定,课程都由专家开发,学校的任务就是执行国家课程,要做的就是排课表并监督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课程单一和封闭的状况,《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中,明确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和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本省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当的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被赋予了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权利与义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与实施,是新课程下学校的责任,也是权利。

  学校课程规划是课程民主化的体现

  课程民主化意味着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专家课程,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课程的开发与构建者,新课程特别强调课程是对话、协商与审议。关于课程的民主化,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认为,一方面民主化是新课程本身倡导的,另一方面新课程的推进也促进了课程民主化,而且正在成为课程领域内的一种文化,这为学校课程规划提供了观念基础。

  他说,对学校来说,民主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是课程的忠实执行人,教师有选择、开发、组织教学内容的权利与责任,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二是学校是课程发展的地方,课程的发展意味着学校、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参与课程决策。而课程发展规划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及相关人员发出自己的声音提供了途径。通过课程规划,学校就会更有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决策之中。

  课程规划成为学校突破课改“瓶颈”的必由之路

  学校能否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执行与落实好,能否开发出适合学校与学生的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且最重要的环节。那种“随意增减课程,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学校如何增强课程的领导与执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专家认为,学校层面的课程执行能力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的文件,调整与重建相关的组织与制度,建立健全各种保障系统,确保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深入研究课程改革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将课改当作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校课程规划就是在学校有效落实国家与地方各项课程政策的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课程规划越来越应当成为学校突破课改“瓶颈”的必由之路。“虽然学校课程规划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课程规划只是那些好学校的事情,条件不好的学校就做不了。重要的是学校要有课程规划的意识,然后在规划与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说到目前的状况,已经与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合作研究了3年的崔允漷如此认为。(本报记者 赵小雅)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7日第2版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