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从课程规划入手突破课改“迷雾”
作者:赵小雅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om.cn/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6-12-07 10:24:46

从课程规划入手突破课改“迷雾”

 

——走近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课程规划

 

 

教师在“阳光花房”集体研讨。(照片由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提供)

 

  骆玲芳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校长,但她的形象却颠覆着人们对一个校长的认识。她年轻、追求时尚,在老师们面前没有校长的架子。在许多场合,她会下意识地说:“你们可能看我不像校长,但我确实是一个好校长,我在我们学校做了许多事情。”这许多事情中,选择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合作进行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也让骆玲芳和她的同事们深刻认识到课程对塑造一所学校的重要性,课程改变着学校行政的理念与策略,进而改变着学校的文化。回顾几年的实践,他们最深有体会的话语是——“课程成就师生”。

  课程规划源于困惑与学校理想

  骆玲芳回忆起与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率领的团队的合作,颇有些诗意:“那是2003年的初冬,在一次会议期间,我认识了课程专家崔允漷,尽管外面已有丝丝寒意,但我们的交流却非常投机、非常温暖,能感觉到我们双方都有合作的需要。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学校课程规划这一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以后,学校面临着一些由改革带来的困惑与问题。以前的课程是既定的、单一的、封闭的,学校排课表然后执行就可以了。新课程从单一走向了多元,推行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被赋予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在如何行使自己的课程权力、如何尽到自己的课程义务上有些迷惘,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等也都是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骆玲芳说,尽管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能激发学校在办学水平上的潜能,但由于各种局限,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理性的方式推进课改的学校还不多见,这意味着学校已经处于重新洗牌的转型期。

  如何抓住这一转型的机遇使学校再创辉煌,是学校的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要寻求学校整体变革的突破口,使学校在新课程的起点上有新的发展。这个突破口在三年前与华东师范大学崔教授的偶遇后逐渐明晰了起来,即从学校课程规划入手,突破课程“迷雾”。

  课程规划不仅仅是课程方案的制订

  日前,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在杭州市举办,安吉路实验学校的两节数学研讨课片断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一是研讨方式很特别。一节是小学四年级课堂片断,一节是初中二年级课堂片断,授课内容是同一主题——“位置与方向”。二是听评课方式很特别。学校所有数学老师一边听课一边用笔记本电脑登录QQ聊天平台即时评课。“不知学生会不会提出数对现象”、“有点困难”、“我猜他们会用记名字的方式,呵!”网络聊天的语言出现在数学研讨课上。课堂上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每一个精彩环节,每一个小小的失误都被捕捉并被无声地交流与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也在互相交流着内容的取舍。这是学校在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方案过程中,进行的关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小学衔接的教学研讨活动。

  安吉路实验学校九年一贯的设置,为学校制订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提供了基本条件。办学目标明确后,学校课程规划首先从课程方案入手,“基于政策、基于学校、基于研究、基于对话”成了课程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其中对话则成了前提,“如果没有民主参与,规划就很难落到实处。”为了制订课程方案,学校进行了大量的访谈与调研,与老校长及现任校长、学校中层干部、学生与学科教师代表、学生家长及全校教研组长进行座谈、访谈;对学校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学校各个层次的教师意愿进行了了解;下发了学生课程需求及家长意见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充分对话的基础上,《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出炉了。方案将课程分成七个领域,对课时进行了整体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统整为一个领域,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都被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及其他领域当中。

  方案是核心,但仅有方案是不够的。《有效教学纲要》、《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学校发展委员会的运营》及《教师知识管理及专业发展》,经过不断研讨与交流,一个集方案、课堂教学改进、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及综合实践的实施及校本课程开发为一体的整体课程蓝图呈现在所有教职员工的面前。

  重要的是让每一位教师理解并参与其中

  近两年,在安吉路实验学校,每到新学期开始前一周,教师都要上交一份必须完成的作业——自己任教学科的课程纲要。别小看了这个课程纲要,写纲要的时候,教师要考虑课程目标、相应的课时数、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条件、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这一课程纲要要在教研组内交流并接受同行的评议,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要向学生介绍。

  撰写课程纲要的过程,就是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审视课程实施的过程,这也是学校实施课程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让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了解学校课程规划,明确规划的意义,进而将规划变成全员行动是规划确定以后的重要事情。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学校教研中心的余淑君老师说起那段历程来感慨颇多。在她的记忆里,有很多的事件令她难忘:在学校史无前例的课程发布会上,专家、领导、教育同行、学生和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济济一堂,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学校的课程规划,让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课程。多少个双休日、节假日,学校全体教师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分组竞赛式的讨论,热烈的气氛中,大家对课程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形成了“学校的课程规划不是专家的事,每一位教师都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共同体中的一员”的共识。

  学校的圆桌读书会也是伴随着学校的课程规划实施诞生的。这是为了让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更快地理解、接纳课程规划的一个行动。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学校的行政管理层都要以“课程开发”、“有效教学”、“知识管理”为主题进行圆桌读书会,行政人员交流学习指定书目内容的收获、为关键的专题献计献策。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强了“专业领导”的意识。

  其他如课程大讨论、课程知识PK赛、专题推进、主题教研活动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让每一位教职工深度涉入课程之中,在课程规划的实施中,教师真正地形成了课程意识,从而把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课程规划最终指向校园新文化

  知识管理,听起来挺新鲜。而在安吉路实验学校,这种管理已写进了学校的课程规划。学校的行政部门开始重视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的功能,注重有效指导教师完成课程的各项任务,发挥校内教师团队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上。骆校长说:“学校是创造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地方,学校有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的经验是否能够成为共享的资源,那些存在于教师当中的隐性知识是否可以传播起来是我们所关注的。”

  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下,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夹,档案分基础部分和特色部分,并放在校园网上供学校过程管理和教师交流与共享。让知识传播起来,团队合作与交流不可缺少。在学校里,教师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团队的生活,每一位教师都分属于不同的团队,学科团队、年级组、主题团队、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会,等等。“课程规划成了一个明显的标志,每一位教师都清楚目标是什么,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教师的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课程规划实施以来教师的成长是明显的”,骆玲芳校长说。

  为了适应课程规划的实施,学校的管理组织也发生了变化。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各学科领域小组的成立,突破了以往传统行政运作的科层化特性。学校还注意为老师们营造和谐的气氛,如在楼顶空地建起了专门用于教师教研与交流的“阳光花房”,教师们每星期都可以在这个像咖啡吧一样的地方,喝着茶与咖啡,伴着阵阵花香,互相交流与探讨专业的问题。闲适的主题阅览室也成了教师在繁重工作之余的精神放逐地。

  中学语文组邵老师说起他们的学科教研组来感受颇深,他说在前不久的一次年级教研活动中,讨论关于孔乙己这个人物时,组内的十来位老师分成了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孔乙己是弱者、一种认为是牺牲品、一种认为是该受批判的人。三种意见各不相让,争执不下,最后虽然谁也没有说服谁,但每一种意见都给了另一种意见以参照和启发。这种争论与交流在教研活动中是经常的,因为“只有争得起来,才能深入下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真正对话与交流的氛围”。

  “对学校与教师来说,没有课程规划,可能我们会在一些点上做得亮,有能力的教师会个体做得好,而课程规划使工作整体有了协调,确保了全体教师都有了底线标准。”说起课程规划的作用,骆玲芳深有体会,她说:“课程规划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实际上,课程规划实施三年以来,这个目标对安吉路实验学校来说,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本报记者 赵小雅)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7日第5版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