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警惕!课改要走“回头路”
作者:科研室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4-08-03 12:08:4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犹如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教育战线上呈现出“人人话课改”的局面。但最近,颇有一些对新课程的非议,其中最集中的话题就是:新课程使教学质量下降了,基础教学不扎实了。于是乎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纷纷下令恢复统考,一些学校也争相“打道回府”,教学“涛声依旧”、练习题重又铺天盖地而来,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如何衡量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下降”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看来归根到底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标准得出来的。且不说,考试的内容、命题方式合理与否(有些地区在“考什么”、“怎么考”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大部分地区还是沿袭以往的模式,存在“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不偏不歪”的标准答案的桎梏)。单说考试,它只能考查一部分外显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很多还是过了时的知识),许多的知识与技能及内隐的东西,如方法、态度、情感等是考不出来的。

     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应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我们教学质量的目标,并不单单指知识与技能。那些关于教学质量下降的观点,说到底,是因为新课程减少了那漫天遍野的各种类型的试题、补充练习题、解题套路,使他们感觉好像不太重视“双基”了,从而严重地触痛了他们一直引以自豪的“基础扎实”的神经。    

     每每与西方一些先进国家比较教育优劣,特别是感觉到我们学生学力不足时,我们最后总习惯拿出我们“基础扎实”来聊以自慰。但我们“扎实的双基”是怎么来的呢?尽管许多的优秀教师创造出了许多的优秀经验,但大部分学生是靠听教师讲得来的,抄现成的答案搞来的,牺牲休息时间换来的,教师呵斥甚至体罚逼出来的,在题海中一遍一遍练出来的,捧着课本没白没黑地熬出来的,死记硬背背出来的,甚至是瞎编乱造造出来的(参加高考的学生为取得高分,写作文竟编造出自己还活着的父母去世,已成为一个沉痛的例子)。学生疲于应付这些,两眼紧盯着分数,哪还有个人的思维空间,创新不需要,实践没时间,学生只知道在教师和家长的指挥棒下背答案、做题。我们这样的“基础”还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要求吗?    

二、如何看待基础    

    真正扎实搞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有关专家也指出,要与时俱进地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用20世纪50年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21世纪的学生。新时期的基础不仅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创业意识等也是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各种类型的试题、练习题,应付考试的“技巧”,都不应是基础的内涵。    

三、如何看待新课程    

    新课程正是要扭转过去那种以单一的“知识数量的堆积”为目标,以外显的分数为标准,以等级的甄别为目的的学习、评价方式,而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育教学目标,更注重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被评价者的发展性、个性化、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从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很多教师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比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课堂上,就必有分组学习,而不去考虑分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效果,小组学习也没有形成一定机制。强调自主学习,教师就不敢引导了。多鼓励,就一味地表扬。强调体验性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让孩子用手在燃烧的火柴上试一下,以让孩子体验烈火烧身的滋味。甚至还出现了个别的极端现象——忽视“双基”。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迷茫和偏差,都大大影响了新课程的“声誉”。    

    从另一角度讲,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创造的空间,但也有些方面存在要求比较笼统、模糊,以及改革相对滞后,与要求不相配套的现象。特别是评价方面改革的相对滞后,都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因为用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用旧的方式评价,势必使那些“务实的人”让课程改革走到半道又“踅”回来。    

    新课程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分数。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各地学校不断地探索与研讨交流中,课程改革中的某些问题会越来越明确,偏差会得到纠正,滞后的必定会得到解决。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新课程得以全面实现,走向成功。与此同时,也让新课程成就教师、成就学生。

 

编辑:k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