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教育信息化:引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
作者:科研室信息来源:教育报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4-02-20 14:27:51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余冠仕

  信息技术 课堂因你而精彩

  “哇,居然还可以这样交作业!”50多双眼睛睁得大大的,齐盯着讲台上的张晓霞老师,发出了惊叹声。

  张晓霞是河南郑州44中的一名年轻老师,她教的是高一英语。上学期的一天,她布置了一道名为《美国乡村音乐》的作业,然后把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可以把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她。

  “学生的热情可高啦!不是说教师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就时髦了,这是一个行为方式与观念上的变化,学生也一下子觉得这个老师容易接近、容易沟通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方式,不论是对教学,还是对日常工作。”张晓霞在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语速特别快,显得很兴奋。她的快乐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而在三四年前,郑州44中包括张晓霞在内的众多年轻的、年老的教师,对电脑知道得很少。张晓霞开了个玩笑说:“我们那时只知道它长得像电视!”

  就是这个长得像电视的东西,给这所学校、给这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变化。其实,用电子邮件提交作业只是一个表面问题,其深刻含意在于将信息技术引入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会给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和制高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每一所学校推到了这样一个风尖浪口上。

  教师培训 吹尽狂沙始见金

  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张晓霞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北师大的老师来学校讲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时候,是准备讲Word知识,但没想到这些教师连什么是开始菜单,什么是文件夹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最后,那位老师的第一节课变成了教如何开机、关机。

  培训就这样开始了。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不能再用惯用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在面临的问题。而且,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学习,在理念学习、观念更新方面还要花更大的努力。

  教育部的“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就是这样一个项目。该计划定于2001年对1000名女教师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计算机初步知识和IP数据广播的接收、使用和维护。在此次培训中,许多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年轻女教师在第一次触摸计算机的时候,手拿着鼠标,在半空比划着,看着屏幕上的箭头,着急地说:“怎么还不动呀?怎么还不动呀?”

  但20天过去,这些从未见过电脑的教师大多掌握了基本操作。在她们回到当地之后,利用捐赠的设备,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了计算机教学活动。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的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广大教师在这方面迎头赶上。1999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出要在2002年前,对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基本轮训一遍,信息技术培训被列为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此后,各省纷纷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师培训实施计划。

  为了探索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师范司从2000年起,与英特尔公司在北京等10多个省(区、市)设立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验项目。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第一轮培训已经基本完成。在接下来将要进行的第二轮培训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将向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出发。

  建网建库 高速路上车满载

  在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校校通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与之相配的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库也纷纷开发出来,推向市场。到去年年底,全国已经建立起校园网5700多所。

  相对校园网建设而言,资源库的建设更为复杂,任务也更为艰巨。曾经有一段时间,校园网建成了一大片,但可惜“路”虽初通,却无“车”可跑,无“货”可运。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把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首位。

  1999年年初,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资源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同年3月,教育部起草出《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划》。该规划提出,从1999年到2001年年底,投入1.5亿元开发教育资源库。该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此后,教育部又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开发领导小组,以指导这一国家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

  与此同时,以企业行为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也纷纷上马。K12、中基网、科利华、清华同方等开发的教育资源库不断升级自己的资源。一时间,资源库市场热闹起来。

  在市场的热闹与喧嚣过后,许多教师认识到真正的资源是要合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随着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与各省市级教学资源库的陆续建成,许多教师都习惯在教学之前利用相关资源以支持自己的教学活动,真正把它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模式 变革传统为核心

  不论是校园网的规划建设,还是资源库的设计开发,都要考虑一个问题:是否按照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建设呢?1998年前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克东提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以建构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

  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方面,“小学语文‘四结合’”走在了教育技术实验的前列。199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等牵头组织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旨在把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实验中,探索了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模式:如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中学阅读教学模式等。

  该项目历经近10年,初步建构起全新的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模式。到2000年8月,“四结合”试验学科由语文扩展到中小学所有学科。

  此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种学习模式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概念也被广大学校所接受。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在教学模式方面,有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及网络协作学习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许多学生减少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发言相当踊跃,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

  远程教育 数字弄舞天地间

  在郑州44中的年轻教师中,有一位叫葛景华。她这两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她是在职学习,有些课程不能到学校上。但这没有难住她。她选修的一门协作学习课程就是在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上协作学习平台上进行的。葛景华有时到了武汉进修,还能利用上网的时间,在平台上与小组其他人员交流有关问题。

  现在,我国通过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进行学习的人员达到了100万,如果把像葛景华这样的非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而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算进来,人数就更多了。如果再加上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参加远程学习人数更多。

  这些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十几年前,网络应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其教育应用还只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1991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始兴建,它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起,构成了“天网”“地网”。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计算机直接上网(即所谓“地网”);西部偏远地区可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和下载信息(即所谓“天网”)。这样,不仅在互联网能达到的地方,就是那些边远山区,只要有一台接收设备,就能享受到千里之外的优秀教育资源。

  就是在这个利用“天网”和“地网”搭成的平台上,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得以飞速发展。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4所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到如今已有67所。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借助网络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教学管理。

  无论是提教育信息化,还是提数字化教育,以1和0这两位数字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天网”与“地网”间不断飞舞。这看不见的信息流在真实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一切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念,以及影响到每个参与其中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并且,利用这个平台,在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方面,将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本期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目标】

  校校通具体目标

  用5至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是:

  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

  2001年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成就】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

  据1999年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近6万所,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近3000万人;拥有计算机165万台,计算机教室近10万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近3000所。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乎所有的高中在校生都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大中城市70%—80%的初中在校生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15%-20%的小学生有机会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01年年底,约有15579所中小学建立校园网;全国中小学有电脑367多万台,大约51名中小学生拥有一台电脑。

  教师培训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到2000年,近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教育部已经投入了至少3.6亿元,涉及硬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科研与计算机网:高速传输网长达两万公里,覆盖我国近30个主要城市。155兆的中高速地区网已经连接到我国35个重点城市,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的校园网,以每秒100兆以上的速率接入教育科研网。

  网络教育学院:教育部陆续批准67所高校设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截至今年,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校生达百万人。

【大事记】

  1.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指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2.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成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1996年、2000年做两次调整。

  3.1994年,“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开始。

  4.1994年,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该项目于2001年12月29日通过验收。

  5.1997年,原国家教委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10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确认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6.1998年5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7.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4所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已达67所。

  8.1999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9.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校校通工程”和信息技术教育。

  10.2002年3月1日,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11.2002年3月,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进行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教师培训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12.2002年上半年,“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西部152所大学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

  13.2002年5月,教育部计划到2005年年底,完成所有乡镇以下独立建制的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配备工作。

  14.2002年9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12日第2版
编辑:k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