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教育需要无为而治
作者:肖川信息来源:《人民教育》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8-06-13 16:30:21

教育需要无为而治

文/肖川

    “无为而治”本言自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无为”是老子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不能照字面直译作“没有作为”,或误解为“无所谓”。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无为”是讲从“无为”的态度去“有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因此,“无为”不是消极的,而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老子以“无为”来反对一切违反自然的事,反对强作妄为、贪求无厌。

    教育的确是关涉千家万户,关涉民族的昌盛、国家富强的大业。社会各界给予教育真诚的关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社会对于教育的合理期待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但眼下人们对于教育过高的期望,赋予教育过于沉重的职责,甚至是过于苛严的要求,就有些过犹不及了。它使得广大的校长和教师心理压力太大,使得老师们整天疲于奔命,也使得中小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也是诸多有识之士共同忧虑的事情。

    社会的方方面面出了问题,总习惯于拿教育说事,好象教育是万能的。

    在我看来,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与人治传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动不动就“从娃娃抓起”,动不动就“进中小学课堂”,已经成了某些部门和个人的行事风格。比如“廉政建设”进课堂就非常的滑稽可笑,请问哪一个贪官不知道贪污可耻、贪污犯法?更有一些部门不是真诚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而是大搞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使得中小学应接不暇,无异于把中小学变成他们滥施淫威的场所。

    成长是儿童生命的主题。成长当然离不开学习,但除了学习,还需要有积极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需要追逐、嬉戏、打闹,需要无所事事、做白日梦,需要有“面对着天空发呆”的自我调适。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要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错误地认为娱乐和玩耍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殊不知,“学习能力只是儿童发展的一个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例如,一个刚进入学校的儿童,其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水平,身体发育的迟缓或损伤都将影响其学习能力。”(珍妮特·凯(Jannet Kay)著:《爱与责任——教学助理指南》,曲文洁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1版,第15页。)

    学校最应该是优哉优哉、藏焉息焉的地方,最应该非常的从容,非常的宽松、宽容与宽厚,非常的闲适与详和。学生的成长需要有足够的智力负荷、理智的挑战的同时,也需要有心身的舒展、愉悦和惬意。学校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笑声琅琅、歌声琅琅。

    教育的无为而治,首先是有关部门完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改变片面以“升学率”论英雄的观念和做法。我们整个社会,特别是家长也需要调整对教育的期望,给学校、给教师、给孩子减压减负。社会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长也不是学校一家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文明水准。

    实现教育的无为而治,我们广大的校长、教师也需要调整心态。任何时候我们都只能做到“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很多时候我们尽了努力就问心无愧了。教育就是对于学生成长的守望,在必要的时候,在学生自由的行走和奔跑时,提醒他们哪儿有陷阱,哪儿是悬崖,哪儿可能被绊倒,哪儿有荆棘可能刺伤肌肤。教育不可能无所不能,不可能包打天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一个弱国变为世界强国,永远也不可能使一个弱智变为天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