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现代学校德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
作者:科研室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4-04-13 23:09:53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包容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开始由单一向多元转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等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更多的困难:有社会不利环境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有家庭内部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对学生的影响,还存在现代学校内部德育工作的不适应带来的许多新问题等。如学校德育往往是居高临下,单纯从“任务”、“要求”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质量问题。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论最终效益如何、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另外,在管理上往往是把德育工作看成是软任务,就事论事的思想教育替代应有的道德教育,教师们深感开展德育工作对教师发展不“实惠”。所以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育的实效性差。针对学校德育现有的矛盾与困惑,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激发起学生生命行为的涌动,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的发展。
  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应该体现在学生主体在生命活动中对善恶、美丑的亲身体验,是对学生主体生命活动中需要的社会环境的正确选择和行为释放,即做人。因此,今天的学校德育就是要研究如何为学生营造有益于他们发展的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他们提供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及教育方法。上海市二期课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确立了这样的课程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生命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接受教育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选择与价值观形成的有机统一。所以,今天学校德育的核心,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加强课程间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重视学校德育的整合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的过程更加复杂,然而复杂的教育过程不是简单教育过程的简单组合。早在18世纪,卢梭就曾经把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当时提及的“自然的教育”即学生的才能和器官的内部发展;“人的教育”即教师教学生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事物的教育”即对影响学生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由此,它就构成了教育的三大要素。由于教育的三大要素都是变量,其中每一个要素都可能发生量或质的转变,所以教育的过程就应该考虑教育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循序渐进。
  现代学校从选择的各学科教材来看已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内容。从教材本身来看,它都有德育成分,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挖掘德育的有效成分融入教育的有效过程,这既是一种教育的技术,又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小学二年级语文新教材第二册有一篇课文题为《沙滩的童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我们感到,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有益于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发展。当师生共同研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带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近大自然,来到大宁灵石公园人造沙滩去玩沙,孩子们耳听老师的生动讲解,亲身体验着玩沙的乐趣,激发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强烈愿望。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有的抓湿沙垒起大城堡,有的脱下自己的鞋袜埋进沙土里,有的还四脚朝天躺在沙土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玩中孩子们了解了沙的形态、性质,懂得了沙的用途,不仅培养了孩子追求科学的精神,同时在玩沙过程中还培养了互助合作的精神。没有空洞的说教,师生之间在宽松和谐、亲切互动的教育氛围中,体验着教与学的快乐。这仅仅是一次德育与学科整合的成功案例,其实,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教育创新手段。但这种集文化知识、科学精神、能力发展于一体的大德育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当然,不是所有的教育内容都可以选择走出去体验或在玩当中获得真知。我们只有因课而定,因学生实际而定,根据教材特点开发教育潜能,教育的综合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二、提升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内涵

  德育要走进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因为生活中的德育才是学生生命发展最为原本的东西。只有这样的德育才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满足与快乐,使教育落到实处。那么,什么是德育的生活化呢?我以为,德育生活化就是指教师在放弃单纯说教的教育环境下的生活化的情景德育,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生活的体验,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人文素养。而优化育人的环境就是通向良好人文素养的一种教育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德育生活化来自生活环境的两大方面,即生活硬件与软件的影响与同化。一般来说,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要求生活化,能满足学生在校生活的需求。如校园景点的布局、报栏、黑板、花架、盆景摆放的位子不能过高,尽量做到让小学生平视可见;教室的布置要温馨现代、和谐亲切,要有一种家的感觉;教学实验楼、操场、过道、草坪、树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成长。在软环境的建设上要讲究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与宽容。总之,要让环境创造贴近学生生活而不能让学生对生活环境产生距离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寻求校园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如升降国旗的制度建设、学生在课堂中选择性的学习以及课间活动的生活体验等。德育走上了生活化,学生才会身心愉悦,自觉认可、悦纳学校教育,我们实施的教育也便有了生命力。如在小学三年级,我们的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互助友爱,提升学生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热情,放弃简单的说教,利用生活中教育元素组织学生开展互助体验活动,师生通过创设“残疾日”,让每一位孩子扮演一回残疾人,体验一次做残疾人的内心痛苦和为残疾人做好服务的感受。下课了,许多孩子争着为“残疾学生”服务(扶着“残疾同学”上厕所,散步,陪同游戏等)。多好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体验啊!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实施德育应该成为现代学校德育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引导学校德育自主化

  学校德育要走自主化道路,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至上而下的德育管理格局,改变学校德育居高临下,单纯从“任务”、“要求”角度出发,不求效益、不问质量的任务式德育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讲究德育效能,最大限度调动生命体的积极性,激发生命体的自我教育,自主化,活动化,体现生命体的发展价值。
  学校德育自主化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良好校园文化的一项检测指标。德育自主化符合儿童的人性发展,可以改善学生生命活动中的发展价值。本学期,我们的德育要求是以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为目标,在各学科教育功能整合的基础上,把握三点:其一,扬示范群体,让世博情怀培育全新的“实小”精神;其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快乐学习;其三,探索二期课改精神,全面关注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校的德育管理重心下移,各年级根据学校德育的总体思路,以年级组为单位,发动教师和学生设计各类教育活动,真正使学校德育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在我校班主任工作专刊上老师们设计了一个“踏青觅春”的活动,其中写到:
  “春天,万物复苏,那是个寻找生命的季节。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明媚时光里,我们各个年级组的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大自然踏青觅春……
  一年级——走访《新民晚报》社;
  二年级——游灵石公园,梦想‘沙滩童话’;
  三年级——体验‘残疾月’;
  四年级——浦东一日游,做回小当家;
  五年级——植树节,我动手。”
  校园师生特色活动大碰撞闪烁着德育的流星小语。“赛龙舟,迎惊喜”、“自转大风车与时间交朋友”、“今天我当班”、“网络小英才”、“群书斋,问题屋”、“中华传统美德古文大传诵”、“幸福在哪里”、“SALON秀”、“小眼睛看大世界”、“QQ形象塑少年”;“行云流水我自乐”、“每周一星”、“我与历史握握手”……一个个鲜活的自主活动,碰撞着一颗颗生命的火花,这里成了孩子们体验生命快乐的乐园,这里呈现出孩子生命的发展价值,这里更蕴涵着当今教育的真谛。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是一门学问,德育更是一门艺术。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个个“有人性、有灵性、有个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思考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上就应该关注学生生命活动的发展价值,促进校园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学校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人性发展的时空,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此,教育者必须持有宽容的教育评价。我校实施“周三无作业日”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是对学生实施的一种教育策略。这一做法已得到社会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都曾相继作过报道

编辑:k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