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首页 / 缤纷校园 / 正文
交互性、开放性、个别化与辅助作用
作者:科研室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04-03-02 20:32:58


----多媒体、网络通讯如何应用于教学的思考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室 柳栋

  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教育活动在信息传播意义上是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传播媒介分享信息的关系;传播媒介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教育行为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推广,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而积极变革的一类依据。然而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推广中存在着某种误区,如信息技术无用论、信息技术万能论、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实际效用的空壳化倾向。为此我们必须理性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以改进我们的实践。

一、从信息的组织方式来认识多媒体
  
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借以实现信息传播的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画;非语言符号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外貌、语音语调、气味等等。
  语言符号作为思想的直接实现,不仅是具体事物的抽象符号,而且反映了种、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具体符号,非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是属于表象类信息,冗余度较高。语言符号不仅可以包含比非语言符号多的多的信息,又因符号能够与符号所表征的事物分离而成为便于携带的信息载体;然而语言只同事物分离而未同语音分离,所以单纯的语言符号传播过程,将受到时空的限制。非语言符号由于它的表象性与一定的信息冗余度,因而既可以强化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干扰甚至否定语言符号所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非语言信息与信息接收者的情绪、情感激发有着直接的关联。
  传统信息组织方式常见的有书籍、影视等具体形式,书籍与影视分别是语言与非语言两类符号较为代表性的组织形式。基于电子平台、数字编码基础上的新型信息组织形式----多媒体不仅集中了语言与非语言两类符号,而且又超越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因为它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它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多媒体是本质上互动的媒体。

netfig1.gif (7832 字节)

  有效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多媒体所携带的非语言信息能够突破时空屏障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多媒体的互动性能够从一个方面提供学生进行主动性活动的可能性。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各有其倾向性,有的倚重单纯的语言方式,有的偏好文字形式的语言符号,有的则较为依赖于形象的非语言符号。多媒体的媒介流动性能够提不同的感知材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于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刻,多媒体课件将更适用于学生个别学习的场合。但是,多媒体的互动性与流动性对现有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
  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离不开心象的操作。但是符号与心象的转换往往是培养思维能力过程中的难点。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够提供与思维心象进行对比的虚拟现实,帮助人们进行符号心象转换。由于多媒体包含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其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冗余度对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将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产生影响。若虚拟现实出现在由语言文字激发的心象活动之后,多媒体课件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检验其心象活动的成果。若虚拟现实出现在由语言文字激发的心象活动之前,则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冗余度,一方面剥夺了学生心象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现成的“心象”容易形成学生对课件的依赖性,妨碍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机的把握,对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响。
  人与多媒体的结合过程依赖于电子平台,这必然减少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互活动;然而,正是在这种直接的人人互动过程中,一个自然人社会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恰恰不乏人人互动,特别是当班级规模适度缩小时,这种人人互动更为深入有效;因此,从人发展的角度、从多媒体自身的特性、从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手段,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无条件运用有可能妨碍人的发展。

二、从信息的传播方式来认识网络
  
一定的功能寓于一定的结构之中,为了分析网络与其他传统信息媒介的功能特征,首先要从他们的物理联结结构着手。
  传统出版业,其物理联结过程是:作者→出版社→经销商→读者,一个单向的、周期较长的过程,信息经由具体的实物来传播。而广播电视网包括有线电视网则是:一种信号源→许多同类信号接收器,通过模拟编码,经由铜缆或大气来传播,也是一个单向的联结过程。这类传播可以用香农-韦弗数学模式来描述。在这个单向线性模式中间发射端与接收端行使着两种功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信息的接收者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netfig2.gif (2814 字节)

  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如WWW,Internt,Intranet等等)是由不同种类的处理器组成,每个处理器既是信号来源又是接收器。它基于铜缆与光纤来传递信息。这类传播可以近似地用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来描述。在这个双向模式中传播的两端执行的是几乎相同的功能,交流双方都是主动的行为者。在网络的实际传播中,不仅存在着如该模式描述的一对一的交流,还有以该模式为基础的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交流形式。

netfig3.gif (2935 字节)

  从两类传播方式的物质基础和信息编码方式来看,大气、铜缆+模拟编码提供的传输带宽比较有限,存在较大的信道干扰;而光纤、铜缆+数位编码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传输带宽,信道干扰很小。从两类媒介的物理联结方式来看,传统媒介提供的联系不是区域性的、就是较为慢速而不够便利;而网络提供了便利、迅捷的全球性广泛联系。因此,网络的海量全球性信息能够给人们提供广阔而丰富的知识资源,对教学中关于教育材料资源的需求能够较好地予以满足。
  从两类传播方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人的行为方式来看,在传统媒介中是信息分享、被动接受,而在网络媒介中是信息共享、主动选择;这就要求网络中的人们充分体现他的主体性。这种要求为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然而,网络交流的互动性与开放性,与传统上较为封闭的课堂教学结构有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网络更适合个别化的学习活动,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必将导致教师角色的某种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以影视方式为主导的电化教育手段可以直接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因为他们都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时空传播信息,学生接触信息的行为特征基本是单向接收;而开放的网络应用于教学就无法如此直接植入,它广阔的时空特性要求我们对现有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某种深刻的变革,它要求学生有比现在更多的个别探索时间与空间。
  从两类传播方式对信息内容的监控来看,传统的传播方式在内容上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能够从信息的发送端予以有效控制;而网络由于它的开放性,其传播的内容法律基本无法控制,信息源良莠不齐是网络的固有缺陷。虽然现在已经发展出一些网络浏览器技术来改进这一不足,如青少年专用网络浏览器、通用浏览器中可以进行某种信息来源限制的过滤控制;但是,机器是人制造与使用的,这种防御措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敏感而关键的时期,他们的分辨能力、自控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发展中的他们不仅需要少接触不良信息,更需要通过教育进一步发展分辨能力与抵御能力。因此,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讨论
  
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教学,那么新型教学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如何来处理,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此与大家共同讨论。

  1. 人与物的关系:

      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网络都是人的创造物,是我们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他的潜能。因此,是否依据学生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来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是衡量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是否有效的标准,一切为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人是群居的动物,唯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一个自然人才能成为哲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因此,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不能以人-机互动完全替代具有实质意义的人-人互动。

  2. 人与人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由于多媒体、网络的自身特性,新型的教学中作为教育活动的两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教师可能从以前的教与学活动中主导地位部分地向辅助、支持地位转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更为平等与民主;学生将更多作为主动的行为者出现在学习领域,并且张扬他们个性。

  3. 物与物的关系:

      由于人类借以实现信息传播的符号自身的特性,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直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中,其主导地位无可替代;非语言符号必然处于辅助地位。多媒体、网络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使用的边界条件,无条件的应用,会产生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效果。因此,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形式无法相互完全替代,而应该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编辑:keyan